您当前的位置: 主页 > 综合新闻 >

万安罗盘:古韵徽州问道自然

时间:2021-06-11 01:18 来源: 作者: 点击:

  清幽的巷弄入口,便是吴鲁衡罗经老店。这家传袭八代、享誉300余年的罗盘制作世家,颇有于古韵之中问道自然的神秘。

  风水邪乎吗?吴鲁衡罗经第八代传人吴兆光举例说,房子里的人经常会出现腰腿疼痛等身体不适,风水师用罗盘调整门向,就是改变风吹进门内的强度。罗盘实际上是中国古人不断总结人和自然之间的规律,进而将这些理论体系用文字和符号的方式表现在罗盘上,“用时髦的话说不就是大数据和概率学嘛。”

  老店内,十多名工人正在一张张依次排列的桌子前忙碌着。一面罗盘的制作要经过七大工序:选料、车盘、分格、清盘、写盘、油货和安装磁针。每一道工序又分很多小工序,从一块木板到一件成品,周期至少需要三个月。

  风水师们都知道,一面罗盘的好坏不在乎它的大小和繁杂度,而是指针。指针的灵活度和准度决定了风水探测的精度。

  安装磁针是吴兆光的独门绝技,每一面罗盘的这道最后工序,都必须经由他手。“指针本身不会指南,核心是成品外观看不见的铜帽,它只有小拇指甲盖的三分之一那么小。”吴兆光说,敲制铜帽,靠的不是眼睛,而是通过敲打听振动的声音,分辨里面的锥度和角度。

  “这都是父亲传给我的。”吴兆光说,传统工艺要传承,需要有人手把手地教,否则只能学了样式,领悟不到精髓。

  “我把它当作一个精密的测量仪器在做,而非工艺品。只有这样,产品才有存在的意义。”吴兆光说,罗盘这一行,谈创新就是谈精度。作为旅游纪念品,罗盘的形态和材质可以变化多样,但“中看不中用”;而专业市场上,可能盘面几十年看不见变化,但使用者一用便知精度在加强。“细节的创新,是我们每一代人努力的方向。”吴兆光直言。

  如今的吴鲁衡罗盘,表面光滑、色泽清晰。这是负责油货的工人们用水砂打磨之后,在盘面上又涂了近20遍油漆的结果。吴兆光解释说,以前用桐油,罗盘最多用二三十年,字迹就不再清晰。现在通过改进工艺,磨损时间可以延长到50年,甚至100年。

  2006年“万安罗盘制作技艺”入选首批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2010年吴兆光又开始建造万安罗经文化博物馆。作为民间博物馆,这里收藏了吴家传承下来的众多老物件和老照片,其中就包括巴拿马万国博览会上的那张证书。

  如今,这里已是万安罗盘制作工艺的重要传习所。每年博物馆接待几万名海内外游客,通过介绍文物、观看制作流程,罗经文化越来越被社会认可。“我们要做的就是让更多人了解中国古人的智慧和人与自然的相处哲学,这既是文化自信的表现,也是对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生态观的一种弘扬。”吴兆光说。 火币网

  新华社合肥3月10日电 题:万安罗盘:古韵徽州问道自然

  新华社记者水金辰、刘美子、屈彦

  横江北岸,一条约1公里的万安老街临水而立。石墩堆砌的码头、沿街悬挂的招幌诉说着昔日万安城商业的繁盛。安徽省黄山市休宁县万安古镇,有1700多年历史,是徽州四大古镇之一。

  老街之所以闻名,还在于它是全国仅存的手工制作罗盘的产地。罗盘,又叫罗经,是风水探测的工具。1915年,巴拿马万国博览会上,万安罗盘曾获金奖。

推荐文章
热门文章